2008年1月7日
最近,上海海關正式啟動了全國海關首個"通關無紙化"試點。
這個被海關總署署長牟新生稱為"深刻革命"的試點,選擇了浦江海關駐航運交易所集中報關點。該報關點平時的出口報關單量占全關90%以上。
"試點啟動后第一周,人均接單量審核量已經從800份下降至380-400份,預計可減調人員24%。"1月3日下午,上海海關副關長卞祖耀說。
無疑,對于進出口企業來說,本次試點是一個重大利好。改革后,企業的通關方式主要有兩種。一種是"無紙通關、企業單證暫存"的方式,由計算機系統自動完成審核和驗放,報關單證也無須提交海關。第二種是"單證分類作業",對低風險企業采取快速驗放,高風險企業則重點審核。
"如果被列入低風險企業,采取快速驗放,單票單證海關作業時間由原來的15分鐘左右縮短到7-8分鐘。"上海航聯報關有限公司報關部經理估算。
與之前的改革相比,這次試點最主要的不同有三個,一是引入"風險管理"的監管理念,二是管理機制上從通關物品轉為通關企業,三是列入"無紙通關、企業單證暫存"的企業,報關單證不用存在海關,可以自行保管。
2008年,這個模式將逐步從浦江海關擴大至上海海關所有出口業務現場,并適時向進口領域延伸。屆時,會有40%的進口報關單和60%的出口報關單納入試點范圍。
卞祖耀認為,這項改革措施將促使海關從"執法監管"向"監管服務"轉型。